雲霄真觀起源的故事
雲霄真觀創立於民國七十年代,位於高雄,是由一群熱心且虔誠的信眾自發組織而成。在當時社會快速變動、人心浮躁的年代,這群道教信仰者希望打造一個能讓人安頓身心、祈求平安的場所。於是,一座簡陋的道場在眾人信念中誕生了。
早期的雲霄真觀非常樸實,只是一間草蓆鋪地、木桌為壇的小屋,但香火不斷、經聲繚繞,吸引不少信徒前來膜拜。據說香煙凝聚不散、神光時現,讓人們深信神明真的在此守護。也因此,越來越多善信主動前來幫忙建設與捐助,從最初的茅屋一步步擴建成為如今兼具正殿與偏殿的莊嚴觀宇,並正式命名為「雲霄真觀」——寓意神威上達九霄,清淨誠真,守護蒼生。
數十年來,雲霄真觀一直秉持「行善濟人、誠敬修道」的初衷。廟務由義工負責,不設強制捐款,只接受信眾隨緣供養。每逢節慶舉辦法會,平時也推動施粥、濟貧、文化推廣等公益行動,讓信仰不僅是祈求平安的力量,更是貼近人心、溫暖社會的一種存在。
如今的雲霄真觀,已成為在地居民心中的精神靠山。它不只是一間廟,更是見證一段時代與信仰的記憶,承載著無數人對神明的敬意與對人群的關懷。這份力量,仍持續在高雄這片土地上傳遞著。